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新华网:统筹规划、稳妥推进食盐专营体制改革 | |
作者:记者何宗…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7247 更新时间:2010/1/11 10:57: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题:统筹规划、稳妥推进食盐专营体制改革 记者何宗渝、马姝瑞、樊曦 自1996年实行食盐专营以来,我国在提高合格碘盐普及率、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10余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导致的政企不分、产销矛盾、缺乏竞争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盐业公司和生产企业,都认为有必要对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但都建议要考虑其中的特殊情况和复杂性,统筹规划,稳妥推进。 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除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是缺碘地区,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等碘缺乏病曾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缺碘还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实践证明,食盐加碘是最科学、安全和易于推广的补碘办法,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针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劣质盐、非碘盐冲击食盐市场较为严重和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需要,我国从1996年5月开始实施《食盐专营办法》。 “实践证明,食盐专营体制对推动合格碘盐普及、消除碘缺乏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说。 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达到97.5%,远高于7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童甲状腺肿大发病率由1995年的20.8%下降至目前的5%以下,全国儿童智商平均水平也达到103.5,比实行食盐专营制度前提高了10多个智商点。 “虽然我国消除碘缺乏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董志华说,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底全国95%以上的县(市、区)要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而2008年碘检测结果表明,全国仍有12.2%的县(市、区)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一些地区碘缺乏病病情出现了反弹,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还需继续努力。 改革势在必行 实行食盐专营体制10多年来,我国的食盐政策一直没有进行调整,专营体制在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实行食盐专营体制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也带来了巨大的体制成本,限制了盐业企业的创新力和活力,影响了行业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扭曲了行业分配秩序和加剧了产销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据董志华介绍,当前盐业内部最突出的问题是产销矛盾。2008年我国盐销售量约6783万吨,其中食盐886.98万吨,约占总销量的13%。目前我国盐业产能超过7200万吨,其中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生产工业盐的企业大多都具备生产食盐的能力。“由于生产食盐利润更高,都想生产食盐,而食盐的需求量是相对固定的,产销矛盾实在难以协调。” 在专营体制下实行的“政企合一”政策,也使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而是依赖盐业公司的收购计划。盐业公司在“比赛”中同时充当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导致原本就“多、弱、小、散”的生产企业不得不以“跑计划”“跑关系”代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努力,无法通过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现行体制下一些盐业公司也缺乏提高效率的激励,形成了流通环节过多、地区分割以及流向不合理的格局,造成流通成本高、效益低下和流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食盐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不应不顾现实条件和行业的特殊性,不能急于求成。 改革应周全考虑、稳妥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推动合格碘盐普及、消除碘缺乏病意义重大,所以盐业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碘盐覆盖率,其次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认为,鉴于食盐的特殊性和改革的复杂性,改革应周全考虑、稳妥推进。 中盐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部长董爱民表示,盐业体制改革既需要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盐,建立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又要加快制盐工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和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确保盐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如果贸然打破专营体制,可能会影响国民补碘,相关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引发价格波动,对碘盐产销各环节的监管也会更困难。” 28家制盐企业代表在去年底向相关部门上报的一份材料中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全国有2000多家制盐企业,如果都可以生产食盐,必将出现无序竞争,食盐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监管难度加大。” “食盐行业门槛很低,如果放开专营,不排除一些企业和个人见利忘义,将非碘盐当作碘盐来卖,一些边远地区的食盐运输成本有可能会转嫁到销售价格上,这些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安徽省盐业公司总经理助理颜宗华说。 据颜宗华透露,目前安徽食盐行业的职工约1.2万人,其中退休职工就有3000多人。改革势必引发职工的分流、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涉及企业、家庭、社会的稳定,也需要予以考虑。同时,改革还要考虑食盐的供给保障,避免非典时期大范围的市场恐慌和去年浙江地区的抢购风波。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